為什麼寫部落格 - On being more intentional with my life
我以為重新開始寫部落格的第一篇文,應該會用來記錄一下剛結束的婚禮籌備、還有當天的大大小小事情。畢竟,我真的很享受婚禮的一切:被我愛的家人朋友們環繞,也終於有個不能再更好的藉口把大家都揪出來聚在一起。
但是我們也還沒拿到當天的影片,而且想了想,覺得第一篇文還是應該先來聊聊最近的一個心得,還有為什麼在好多年後,我又打算開始寫部落格?
TL;DR: 我希望今年的自己過得更主動:主動地決定自己想做什麼,也主動去練習思考、練習用文字記錄想法。Just be more intentional with my life。
過去幾年
在當學生的時候,也有那麼幾年我是偶爾會寫個部落格來記錄一下人生。後來畢業後,我來到灣區,開始做為一名軟體工程師的職涯。所有的一切都上了軌道,我繼續努力,而努力也總是能獲得回報——不論是完成難題之後得到的多巴胺,還是在團隊裡得到的肯定,還是更實際的薪水與升職。
在工作之外,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需要努力的事情。
去年我跟Alice就花了幾乎整整一年籌備婚禮,一月就趁前一次回台灣的時候趕快敲定了場地、婚紗、還有最棒的婚顧,然後回灣區後也開始拍婚紗照、邀請朋友,有的沒的,甚至為了婚禮要播的成長影片而一起學剪片。這些努力也都很值得。上週拿到攝影師給的照片後,再看一次也還是超享受當天的每一刻。
簡單來說,過去幾年的工作與生活上,幾乎是做什麼努力,就能得到什麼回報(除了我的個人投資帳戶之外)。
最棒的是,這些努力是「簡單」的。
我甚至不大需要思考。
做為一名初階的工程師,我只需要負責把主管告訴我「最重要的任務」搞定就好。做為Alice的好隊友,我也是理所當然地跟她一起把婚禮大大小小的事情打理好。我其實不大需要問自己接下來想要做什麼,事情就會一件一件的出現跟我索取我的時間。
去年底
2023 下半年,我先後搞定了人生大事與公司的升職義務(有點複雜,但最簡化的版本就是:我們公司的工程師都是有義務在某個年限以內,要成長到某個特定級別的)後,我的主管問我接下來想要幹嘛。
其實她本來就常常問我這個問題。不只是做為主管,做為一個朋友,她也會提醒我多思考這些,主動地決定 how and where to spend my time。只是我以前大多都沒有認真思考。
我也沒有時間啊。我告訴自己。我已經有Project X/Y/Z 要做,已經有生活上的A/B/C要打理。
但現在,在工作上遇到這個問題,多多少少已變成我份內該做的任務:我開始需要在團隊裡提供方向,開始需要選擇自己要處理哪些問題,開始要有能力告訴主管怎麼利用我的時間。
另外,生活上也因為正處於婚禮後、生小孩前,這段理論上的相對比較有空的過渡階段,所以思考這問題就變得實際許多。從比較負面的角度來說,自己馬上就要30歲了,我也很怕自己到了40歲才意識到自己除了工作賺錢之外,什麼也沒做到,一點都沒有值得跟自己小孩說嘴、讓他憧憬變成大人的事情。
So, I told myself I want to, and need to be more intentional with my life.
Be intentional with life
於是結婚後,年底那陣子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,也列出了我想做的事情:
寫小說
多運動
學日文
(還有一些我不一定想跟網路分享的目標等等)
也以此為基礎,去網路上看一些年度計畫跟 intentionality 相關的教學影片,開始去建立自己長期、中期、短期的工作清單。
長期上建立年度計畫,中期上以12週為單位建立目標清單(每12週回顧一次),然後短期而言,每天早上起來會先建立一份當天的日誌:早上先思考過今天想要做什麼,晚上睡前再過一次清單,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,也順便記錄下來當天有趣的小故事,與學習到的新知(雖然大多數的日子都是空白XD)。
目前這樣一個月後,自認有了以下幾個好處,先記錄下來,幾個月後再來回顧是不是維持住了這些好習慣:
更有目標的過日子:由於每三個月都有自己寫下來的、希望達成的目標,我就必須要往回推,去決定每一週應該要做到什麼,然後為此今天又需要做到些什麼。能夠更主動地調度自己的時間。
變得更有效率:這點我覺得是意外與反直覺的。以前的我以為一起床就開始全力工作是最有效率的。但沒想到因為提早規劃好想做的事情,我會提早認清楚自己需要在五、六點以前就完成工作的事情,所以在上班時間反而能夠更有意識地去選擇更重要的事情來做。至少目前這幾週,讓我工作上節奏更好,下班後也還能保留一些腦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因為進展而快樂:也因為工作之外,這幾週晚上都還能做些學習,或者寫作,讓自己的腦袋能夠很好的轉換工作與生活。不會像以前一樣,偶爾忙起來真的就是早上起來上班,下班回來吃飯睡覺,然後隔天繼續上班的無限循環。
讓我談談想法的部落格
這短短一個月,我發覺強迫自己每天思考「我今天想做什麼」,讓我有意無意地開始把時間當作一種有限的資源。在工作上有了動機去思考為什麼我要做這個project,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在這個人的這個問題上面。而不是就算有更多的事情,反正我就加班就好了。
這正好也是我主管跟我時常會討論,我也一直當作一道課題的問題。我做事情的效率很好,但這個能力有用的前提是我是把效率用在對的事情上。可惜我目前卻沒辦法很好地去掌握要把資源放在哪裡、又為什麼的 big picture 思維。比起其他更 senior 的工程師,也缺乏能夠論述我們為什麼要做某件事情的原因(除了「因為誰誰誰請我這樣做」)。
我的年度計畫與生活日誌是個「讓我更有意識地生活」的起點,但除此之外,我也希望能夠慢慢建立自己「有意識地」理解事情的問題、本質、重要性、Trade-off 等等的能力,於是就想起了部落格這件事。
我決定試試看每個月寫一篇部落格,去談談自己對於生活、對於某件事情的想法。
至少先試試看吧。
我應該會想談很多很奇怪,你不一定在乎的事情。像是我某一篇應該會想聊聊「遊戲王卡為什麼好玩,它跟最近的爐石、LoR 差在哪?LoR 又在哪做錯了」之類的⋯⋯
之後應該就繼續待在這個小小的個人空間 kevinhsu.blog 裡發「想聊聊⋯⋯」的系列文。畢竟,有些我想討論的事情或者論點不一定能被所有家人、朋友認同。那也沒關係。但是,我也不是為了吵架、或者說服任何人才開始記錄想法的,所以才決定不在 FB 發這些部落格文章 —— 看,我已經開始為每個決定論述自己的認知與原因了!